5月10日,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,科技部制定并印发《“十三五”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》文件,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要实现整体“并跑”、部分“领跑”的总体目标,其中要重点支持领域中,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领域进行了部署。 科技部文件认为,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,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,事关重大、事关全局、事关长远。 “十二五”以来,生物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,包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、医疗器械产品“艾欣瞳”等产品先后上市。 和以往不同,这次规划很有底气、原则很鲜明――科技部提出,创新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:坚持聚焦重大、坚持自主创新、坚持超前部署、坚持引领跨越。 而在目标上,由将重点发展20-30项引领性新技术,开发30-50个重大战略新产品,突破50-80项重大应用关键技术,推动建立生物技术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,使生物技术水平大幅提升。 同时打造10-20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,打造5-10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制造专业园区;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%,使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。 在“重点任务”安排上,共分为突破若干前沿关键技术、支撑重点领域发展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等四个部分。 其中,在“支撑重点领域发展”中,生物医药被列在了第一小项。而生物医药,包括了医疗器械。 文件指出,支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发展。重点突破新型成像技术、新型传感技术、微流光机电技术、影像导航和机器人、单细胞测序和分子诊断等技术,突破一批高端大型医疗器械与仪器设备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,健全产品评估体系及能力支撑平台,加快发展医学影像设备、医用机器人、新型植入装置、新型生物医用材料、体外诊断技术与产品、家庭医疗监测和健康装备、可穿戴设备、基层适宜的诊疗设备、移动医疗等产品。 另外,在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-技术创新中心”项下,指出推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。要围绕高端医学影像、先进治疗、体外诊断、医用材料、专科诊疗、医疗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和优先领域,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,推动产、学、研、医、用深度融合,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。 创新体制机制,强化跨学科协同攻关,促进医研体结合,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,整体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研发自主创新能力,打造医疗器械研发原始创新策源地,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,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疗器械研发高地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