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《医疗器械蓝皮书: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(2018)》称,自2013年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被提出以来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增加。2017年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与我国医疗器械贸易额达63.61亿美元,与同期相比增长7.7%,占我国同期对全球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总额的15.12%。
报告称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五年多来,得到许多国家的共鸣,其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、共赢的和平发展、共同发展理念获得认可,对推动亚洲以及亚洲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、便利化,加强同各国的双向投资、打造合作新亮点,为区域、次区域国际合作提供了契机。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应抓住机遇,选择“抱团出海”优势互补、分散海外投资风险的新模式,共同开拓海外市场,把来自中国的产品、服务及至品牌带进更多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。
报告显示,2017年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业务的企业有16768家,同比增长12.22%,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4213家,表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引起国内更多企业的关注。现阶段参与经营的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,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上民企是主力军也是生力军,出口额达30.36亿美元,占比为67.83%。
报告认为,“一带一路”构成了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市场,不仅汇集了国内外医疗资源,也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医疗健康产业参与其中。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想要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市场有所突破,首要任务是实现与当地社会、文化、法治的良性融合。
该报告还提出多项策略建议:一是实现本土化经营,搭建本土化的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,多与本土的医学团体进行科研和学术交流,加强品牌建设,能为成功打开当地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;二是掌握当地状况及需求,以需求带研发,为不同市场量身定做产品和服务;三是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,增强当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信。
【来源】新华网 【声明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。
|